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盛煌注册 > 最新动态 >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谷松教授《经方辨治妇人病》(三十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谷松教授《经方辨治妇人病》(三十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

发布日期:2024-10-14 10:32    点击次数:8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就是在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了吴茱萸和生姜,《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我们要正确理解'若其人内有久寒者’,这个人内有久寒,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反过来说,当归四逆汤不是内有久寒,是外面有寒,经络,骨节,经脉有寒。如果是身体里面,脏腑有久寒,陈寒固疾,这种寒时间比较长了,最起码半年以上了,而且是在寒在脏腑。经络在外,脏腑在内,寒在脏腑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和生姜。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清酒六升)

吴茱萸用的两升,一升大约70克,两升就是140克,生姜是半斤,半斤就是八两。在这个方子里面,吴茱萸和生姜的剂量是相当大的,大到我们一般人都想不到。同时,又加了清酒六升,在张仲景那个年代,清酒一升相当于我们现代的200ml。

【原方折算】当归45g、桂枝45g、芍药45g、细辛45g、甘草30g、 通草30g、生姜120g、吴茱萸140g、大枣62.5g、清酒1200毫升

【临床参考】当归9g、桂枝9g、芍药9g、细辛9g、炙甘草6g、通草6g、生姜24g、吴茱萸28g、大枣12.5g、清酒240毫升

生姜散寒的力量非常强,从里往外散,入肺,入胃。生姜散寒不伤阴,不像干姜,干姜有点燥。干姜守而不走,生姜是走而不守。生姜善于走窜,而干姜比生姜少了些辛烈之性,是一种燥性。所以,生姜不伤阴,干姜有点伤阴。

吴茱萸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的量相当大,是四逆汤三倍还要多。吴茱萸这个药很特殊,有小毒,张仲景在《伤寒论》当中,如吴茱萸汤里要用洗,也就是说,吴茱萸用水泡了以后,上面会有粘液,得把这个粘液去除,要不然就会有毒。不过我们现在用的吴茱萸都是泡炙过的,毒性已经大减了,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也要注意。

吴茱萸归经,入肝,入胃,入脾,入肾,入中焦和下焦的药。入脾,入胃,入肾,温里散寒的药很多,但是,吴茱萸入肝,温里散寒,这是治疗肝寒证,所以,肝寒证首选的药物是吴茱萸。吴茱萸汤是治疗胃寒的,同时也是治疗肝寒的。

一般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肝火上逆,很少出现肝寒,其实,肝寒的疾病也不少见,寒冷的情形表现主要是表现在肝经循行的部位,身体的两侧以及生殖系统。所以,有的男的出现阳痿,女的阴缩,这些都与肝经的寒邪有关系。

吴茱萸这味药可以入肝经,它不燥,不伤肝血,其他温里散寒的药物避免不了有温燥之性,如果是寒湿的,温燥之性就可以,如果是肝血虚的,尽量避开温燥的药。当寒邪,湿邪没有去除的同时又伤了阴血,寒邪,阴邪是很难驱除的。吴茱萸这个味道说不出来那个味道,它不是正经的苦,与黄连的苦不一样,黄连就是正经的苦,而吴茱萸的那种苦是说不出来那种味道,吴茱萸的量如果大的话,是非常难喝的。开吴茱萸的时候,事先要给患者交待,这个药味不好闻,刚开始吃的时候先吃一半,假如说一次要吃一碗的话,先吃半碗,当适应了那个味再把另外一半喝进去。如果是一次性喝下去,有的人接受不了这种气味,味道接受不了,而且,温热之性在胃里也接受不了。所以,容易吐出来。只要吐了,要让他再接受这个药就有心有余悸了。特别是刚开始喝,头一两天,这个味真的是难闻。三天以后,习惯了,适应了,这样就好一点。

中医开方多数都是注重药物的功效和用药后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得注重一个味道,口感,也就是说让患者能接受。如果你药特别好用,效果特别好,由于气味,感观,感觉患者不接受,他就不喝,这药再有用也没有。

还有这个清酒,不是我们现在的白酒,也不是低度白酒,古代的清酒,是传统工艺自己煮的粮食酒,那个酒都是低度的白酒,大概十七八度。我们现在的高度白酒是属于蒸馏技术,这个蒸馏技术是在中国宋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宋代以前喝的酒都是低度的白酒。

现在要是没有清酒怎么办呢?建议用黄酒,这个黄酒在药店里面或者是卖酒的地方还真卖不到,要去超市里去卖,就是专门卖调料品的地方,因为这个黄酒都是用来做菜的。清酒有温通的作用。在《伤寒论》里用清酒的方子,一个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一个是炙甘草汤,炙甘草汤里用清酒是防止生地黄的滋腻之性,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用清酒主要是起到一个温通的作用。

生姜和吴茱萸温里散寒的作用毕竟与干姜和附子相比还差很多,所以,用清酒来通阳气,增强温通之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中医小知识(十八)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盛煌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